Category Archives: 教育

有没有可能小学六年,英语就达到大多数高中毕业生的水平?

首先,这肯定是可能的,事实上不管是体制内还是体制外,都有小学生的英语达到或者远远超过大多数高中毕业生的水平,有些已经达到了大学毕业生平均水平。

不过这些孩子大多数不是来自普通家庭,比如在国际学校读书的学生,或者那些不在体制内学校,而在私塾或者学堂读书,或者是在家教育的孩子。如果是体制内学校,要达到这个目标,基本上不太可能。

不仅仅是英文不如体制外的学生,平均而言,中文水平、演讲才能往往也会弱于体制外的孩子。不是老师能力的不同,而是因为在体制外学校,孩子有很多常规课程不用学,他们用来学英语和语文等基础课程的时间多得多。

所以,根本区别是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的不同。

那如果不脱离体制内学校,有没有可能让孩子在六年级毕业之前,英语就达到高三毕业生的水平?普通家庭,不花很多钱,该怎么做?

首先,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

首先要给孩子减负,如果不减负,只会将他们压垮,英语快速提高的前提是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你必须做出取舍,什么奥数之类的纯粹为了应试的补习课程必须全部取消。每天要有一些时间在户外玩耍才好。

第二步:大量的翻译、默写和背诵

翻译、默写和背诵就是简单,高效,完全不花钱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虽然感觉有些陈旧老土,但确实有效,主要的问题是:这种高效的学习方法很耗脑子,需要一定的意志力。所以我说前提是孩子要有足够的时间休息,要是没有玩够,那学什么都学不进,不管你换什么老师都不会起太大作用。

第三步:每天做输出练习

翻译、默写和背诵都是输入,与人交流则是输出,交流也是将储存在大脑中的词汇和语法进行整理的过程,这是一个回路,早一些打通回路符合人类学习语言的自然过程。听说读写同步进行是我们山水学堂推荐的学习方法。

那如何做输出练习呢?

多种适合零基础学生的输出方式

第一种:造句

我们读一二年级时经常要造句,英语也是一种语言,对初级学生来说,造句很有用。为了让这种英语造句练习更有趣,能吸引孩子,我们提供的那些拿来造句的词组都有一定童话故事性,而且每一天的词组之间有一些连贯性,可以形成一个故事。

比如这样的词组:【森林里的一只小鹿 a deer in the forest】

我们不是用单词造句,而是用词组,有一定故事性,造句的同时可以顺便学一点词组搭配。点击这里尝试。

第二种:提问

小孩子喜欢问问题,那我们就利用这种天性,鼓励大家在做练习时以提问为主,我们的其他同学和老师会回答他的问题,不过孩子提问必须是英文才行,老师的回答也是英语的。点击这里尝试。

第三种:每天只写一句英语

对于不想学英语的孩子,只写一句不算一个很大的难题,如果坚持下来,一旦形成习惯,累积起来效果也会很好,还可以提升中文写作的兴趣。点击这里尝试,不要钱。

我们的英语老师会对同学们的写作练习进行检查、修改、点评。如果你愿意让孩子加入我们的网络英语写作辅导班,点击这里招生对象:词汇量在100以上,年龄不限。

如果你不知道自己的词汇量多少,请在手机上下载一个《百词斩》,自己测定一下。

在我们的网站上写作是不需要钱的,如果需要我们的老师点评修改检查,则需要收月费,不贵,试一试吧。

在自由派中,有些很喜欢徒步和户外,有些则很不愿意运动,为什么?

​大多数写教育相关文章的老师都倾向于关注那些比较常见的问题,而我倾向于关注那些不太被人关注的问题,越是被人忽视我越有兴趣​,如果大家都在说一个问题,我一般就会走开。

比如这样的现象​:我喜欢徒步,或者独自背包长途旅行,我也喜欢带着学生骑单车去闯荡,但和我一样思维比较另类的,鼓吹自由教育的人中,有一些就不喜欢户外运动,或者任何形式的运动​,他们几乎每天都呆在屋子里玩手机,为什么​?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另类的人就是思维模式和个人能力以及兴趣比较偏向某一个或者几个领域,​我们都有些偏执,但并不表示大家都偏向同一个方向。比如我喜欢带着学生做一些有挑战性的活动,而其他一些同样推崇自由教育的老师则更倾向于带学生玩游戏,或者玩泥巴、种菜;我喜欢带学生去一些未知世界探索,而其他鼓吹自由教育的老师则似乎很​害怕任何不安全的活动。

除了我们偏的方向不同,大家偏的程度也不一样。

在正常人和自闭症患者中间有一个灰色地带,靠近自闭症的那个谱系就是阿斯,也就是轻度自闭症,几乎所有的抑郁症患者都处于这个灰色地带。越靠近自闭症,就是重度阿斯,内心越脆弱,因为他们时时刻刻在和外界作斗争,自然没有精力和体力去从事高强度的户外运动,他们会选择玩泥巴、音乐、艺术等活动,这些活动更倾向于逃避、躲开那些烦人的事物。而我这种阿斯没有那么偏,在这个灰色地带中靠近正常人,与外界的冲突没有那么激烈那么频繁,内心因此没有前面的朋友那样虚弱,我们还有力量去征服​,去反抗。

所以,我这种轻度阿斯没那么容易抑郁,看事情也相对没那么偏激,有自我拯救的力气和意识,而那些重度阿斯则比自闭症患者还麻烦,因为自闭症患者已经被人当成显而易见的病人了,不会被人误解和强制着做一些什么事,他们几乎不会抑郁,但重度阿斯往往不会被旁人当成病人,因此不会给以他们什么特殊照顾,只会指责他们固执或者懒惰,他们是一群被社会误诊为健康的懒汉的重病患者。这些朋友是没有心力跟我一样带着学生去​长途骑行的。

师范大学为什么会被翻译为“正常大学”?都犯了同一个翻译错误吗?

中国所有的师范大学将自己的校名翻译成英语,都是
某某Normal University,比如湖南师大是Hunan Normal University.​

但谁都知道,Normal University 的意思是正常大学啊?难道不应该翻译成教师培训大学吗?比如 Hunan Teacher Training University 不好吗?

并不是我这个中国人有这样的困惑,外国人来中国大学教书,同样觉得莫名其妙。我问过长沙的一位外教,他在长沙教英语专业研究生的,也觉得师范大学翻译成正常大学 normal university 无法理解。

后来我知道了,这里的normal 其实是指Norms,意思是规范。

在英语国家,师范学校一般是说成 Normal School 培训小学老师的大学,或者Teacher’s College 倾向于培训中学老师的大学。中国的这种过时的翻译 Normal University 大概是很早之前效仿了某个西方国家某所师范大学的翻译,然后几十上百年来都懒得去修改变通。

反正这些师范大学也不是自己家里的,闹国际笑话也不会笑到自己头上。

其实类似的现象在我们这个国家很多,在一个僵化的中央鸡权体制内,不合时宜的甚至是错误的东西几十年都没人去修改,比如一些法律条规。

就连我们井溪村这么一个小小的几百人的村庄,都有这样的事情。我想既然要做成景区,就叫井溪村比较好听,便于推广,但是社区说不许我这么叫,说必须叫井溪片区,因为是上面领导定的,我没资格去改。在很多人的心里,权威比适应比理性更重要。

没有理性,哪里来的智慧?在当今中国,这可能是最大的问题。

妈妈 【中学生作文指导课】

猫妈妈猫宝宝

【理解】大多数学生看到【我的妈妈】这个相关主题的作文题,首先想到的应该就是【母爱伟大】之类的老掉牙的话题,部分因为我们的语文老师以及指导孩子读书的家长都是做妈妈的,觉得写这个作文最重要的就是要孝顺,要歌颂母爱。这就是我们的基础教育落后的一个典型表现,因为我们总是抓住一切机会将孩子教育成一个自己喜欢的自己认可的人,而不太考虑孩子自己的天性和独立思想。

当然我并不是说母爱不伟大,我只是说母爱没这么简单,母亲如果真正爱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孩子要爱母亲,首先要理解母亲。母爱是天性,不需要说服自己不需要学习和努力就会去爱自己的孩子,动物也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如果来歌颂母爱的话,应该有选择地歌颂那些建立在尊重和理解之上的更难能可贵的母爱和亲情。因为难,才可贵,才能打动读者。

所以以后大家写作文,一定不要忽视自己内心的那些疑虑,将问题彻底想清楚,写出来的文字才会发人深省。

【家庭】 写母亲,当然离不开家庭这个话题。家是母爱最重要的容器,父亲和兄弟姐妹作为这个家庭的其他成员,母亲的亲人,也应该介绍一下,包括妈妈如何与其他家庭成员相处,有什么矛盾,如何解决矛盾,或者一直吵闹,什么原因吵闹等等。这都是将妈妈这个形象立体地描绘出来的重要手段。

请注意:妈妈不一定要写成一个完美的妇女,甚至不一定要写成一个好人,真实准确地写出来自己心中的这个亲人就好了。大多数中国妇女都是没多受过多少教育,一年到头不阅读不学习没什么见识的城市或者农村妇女,千万不要去美化你的妈妈,而要争取将妈妈塑造成一个真实血肉形象。我们都是有优点有缺点的人,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即使妈妈可能会看到你这篇作文,也没关系。人身上的缺点大部分是由于环境和基因造就的,不需要羞耻。

【爱】 母亲身上除了母爱,还有其他爱,包括对丈夫的爱,对公公婆婆的爱或者责任,对自己的兄弟姐妹和父母的爱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也能够写出很多好内容的素材。除了这些小范围的爱,你的妈妈有没有可能还具有一种大爱呢?有些妇女有,而有些则永远只关注自己身边自己家庭里的人和事,没关系,老老实实写出来吧。比如这次武汉肺炎,你妈妈是如何评价的?有没有捐款或者出力?对于电视上报道的一些遥远大陆上的悲惨世界,你的妈妈有没有什么表示?这些都是从一个个新的角度去刻画妈妈这个角色的好途径,每一次不同角度的描述都会让这个你妈妈的形象更立体。如果你完全没有注意过妈妈的这些言辞表现,那以后就要特别注意,因为你大概是一个不太关心其他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典型孩子。

底层民众 【中学生作文课】

中考和高考应该是不太可能考这样的作文的,但是,作为一个学生,身上应该有一种社会责任感。写这样的作文会让我们对中国的很多社会现象、矛盾、资源、民主、正义等都有一个比较清晰而全面的认识。看清了这些问题,以后去写其他作文,会有所裨益。

中国农民工在等车
Migrant workers wait to board a train back home at the waiting room of a railway station in Taiyuan, Jiangxi province December 16, 2008. Rising unemployment and a widening income gap are the two issues of most concern to Chinese people, an annual report released on Monday by the 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said, China Daily reported. REUTERS/Stringer (CHINA). CHINA OUT. NO COMMERCIAL OR EDITORIAL SALES IN CHINA.

上面这张照片是英国路透社所拍摄的照片,山西太原的一些农民工在等火车。这张照片下面的英文就提到了中国社科院的一个年报,说中国普通民众最担心的两个方面是:不断上升的失业率,还有日益加大的贫富差距。

你能在自己生活中体验到成年人的这两种担心吗?

我来从【健康】【教育】【收入】三个方面对中国底层民众进行描写,提出我的思考,给同学们参考。大家可以尝试从很多其他角度去描写,角度非常多,举例来说:家庭关系、代沟、农业、环境、生活习惯、安全、养老、社保、土地所有权等等。

【健康】

中国普通民众的健康状况和精英阶层并没有很大的差别,即使是那些居住在农村的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其健康状况并不是特别差,这是因为中国的穷孩子吃的主要是自己家里的鸡鸭鹅和蔬菜,都是有机食品,西方国家的穷孩子吃大量的垃圾食品,比如汉堡、炸薯条、薯片等等。中国城里的老人很多有病,三高、糖尿病等,城里孩子营养虽然好得多,但垃圾食品也吃了很多,往往是要么太胖要么太瘦,早早地戴上了眼睛,学习压力太大。

但是在医疗方面,中国的底层民众和中产阶级之间的差别就非常大了。在中国,很多中产阶级都承受不了一场大病,底层民众就更是一击就垮。中产阶级大多数都有医疗保险,底层民众大多数是没有的,除了老人。

那么,如果你是我们国家的人大代表,你会做些什么呢?不知道人大代表做什么的?去百度一下吧。

【教育】

有一个网络热词我估计大多数同学们都不知道,因为据我所知,中国的孩子们玩手机时基本上是和同学们用QQ聊天,或者玩游戏,或者看视频。【阶层固化】这样的网络热词属于成人感兴趣的话题,所以孩子们可能并不会接触到,可能也不感兴趣。阶层固化的意思就是说,父母属于哪个阶层,孩子基本上就会呆在那个阶层,不会有很大的变动,这是中国的现实。中国精英阶层的孩子还没出世就赢在了起跑线上,而底层民众,比如那些背着凉席和棉絮等火车的民工,他们的儿子孙子要非常努力,或者非常走运,或者资质非常高,才能上升到精英阶层,他们有一些机会上升到中产阶级这个层级,但是会很难。

在【阶层固化】这个宿命中,教育是最关键的因素。有钱人家的孩子每年都出国游学,或者旅游,每次游学平均四万块钱,那些底层民众孩子所在的学校里,估计连校长都没去过那些发达国家。对这个话题,我相信同学们有很多话可说,我想留给大家来补充。

【收入】

你了解一个出租车司机每天的平均收入吗?还有,一个木匠在城市里做装修,每天的收入大概多少?还有那些城市清洁工,他们每个月大概可以赚多少钱?这些数字其实百度上都有,以后大家要写作文,类似的数字会让你的文字立刻让人竖起耳朵,认真阅读你的文章。

你知道你们家一年的收入大概有多少,而其中有多少是可支配收入吗?你个人的开支要占家庭收入的百分之多少?这样的计算同样会让人对你刮目相看。如果不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学生,是不太会花时间去调查这些数据的。哪怕你的文字不怎么样,但是这种态度会让你加分。

还有,尝试去查一查看,中国那些年收入没有达到平均线的民众的数量是多少,占中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几十。

春天 – 【山水写作课】

如果是我来写春天这样的文章,我第一时间想到的是今年的武汉肺炎。在一个本来应该是春暖花开的美好季节里,每个人都是忧心忡忡,甚至惊魂未定。这样的冲突让人深思,很久不劳动,可以想很多以前没时间没机会想的问题,关于人生的,关于家庭的,还有关于民族以及世界的。所以,如果老师不限定写什么的话,《春天》这篇作文应该写一个关于“国家大破大立、希望暗流涌动”的主题。

抽动秽语综合症,听说过吗?学生中很多

我直到今年夏天才听说过这种症,估计你也没有听说过。实际上很多有这种症状的人都被忽视了,先来看看百度百科的解释:
抽动秽语综合症是指,孩子不自觉地抽动,突然大喊大叫,过度兴奋,嘴巴不由自主地发出噪音,甚至骂人,说脏话,有些还有孤僻行为。这种症主要是男孩子身上有,小学生初中生为主。

70%的抽动秽语症患者都有注意力问题,所以一般都成绩不好。这是一种神经系统的毛病,并不是精神病,但是也有最终发展为精神病的。

家长不要寄希望于老师会知道如何解决,大多数老师也是没有听说过,做家长的还是要自己多了解,最好找神经科的医生看看,确诊一下。至少不要老是骂孩子、逼他矫正自己的行为习惯。

很多有这种症状的人经常会挨打,在家里被爸妈打,在学校被同学欺,这对他们很不公平。本来是一个患了先天性疾病的需要帮助的人,反而遭到父母和同学的排斥,这样的少年需要社会更多的关爱。

今天介绍这种症状是因为,我昨天在一个叫做“一席”的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一篇文章,其中介绍了这种抽动秽语综合症,忽然想起来暑假夏令营的时候,一位学生家长告诉我,她在我们山水之间夏令营度过了三周的儿子,被专家诊断是轻度的抽动秽语综合症,现在看到这篇文章对这种症状的介绍,忽然意识到,我们几期夏令营冬令营的学生中,患有类似症状的男孩子有好几个,都比她儿子问题严重,都符合上面几个症状特征中的几个(不是全部)。

原来我们都以为他们不听话、调皮、不服管教,现在才知道,这些少年是病了。

这一群十一岁左右的少年中,有几个应该不是抽动秽语症,而是多动症,但这两种症有些相关,都会影响孩子的注意力和学习成绩。

今天下午我赶紧和一位家长交流,她儿子读初二,让老师和家长都很头疼的一个男孩子,不服管教,老师寒心。他的症状是:除了玩手机或者平板游戏,做任何事情都静不下来,包括上课,不仅仅老师烦他,同学们有些也有意见。做作业一定要拖拉到最后一刻才赶,结果自然是赶不完,第二天大多数任课老师都会找班主任告状。

这个少年自己说,做作业拖拉的原因是,他特别反感做作业,事实上他特别不能忍受任何形式的管制。

他也比其他同龄人更频繁地骂人、说脏话,不过不算是不由自主的,因为有意识地骂人,骂惹恼他的同学,还有学校老师,不过应该没有骂过我。他的情况和抽动秽语症有些不一样,因为他说其他同学的坏话时,经常是带有一种仇视,和老师顶嘴的时候也是仇恨的眼光,这些是他的同班同学们告诉我的,因为都是我的学生。这个学生的班主任也和我一样,建议家长带他去看心理医生。如果他是我的孩子,好多年以前就已经带去看了,因为我相信天下没有差劲的孩子,只有差劲的父母,孩子有问题很多时候是做父母的不理解,不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和体质。但生长在农村,这个男孩子的的家长好像没有被说服,仍然不太愿意相信儿子有病,觉得他只是不听话。

做父母的不承认孩子有病是一个很让人揪心的现象,因为这些处于青春期的少年本来就处于叛逆期,如果确定父母不理解他,不支持他,只知道逼,责骂,久而久之会产生一辈子的心理伤害,甚至更大的危险和麻烦。

在这部美国励志电影《FRONT OF THE CLASS》中,患有抽动秽语综合症的这个男子后来克服重重困难,成为了一名出色的老师。

我的学生中能够比较明显地看出上面这些症状的男孩子总共有七八个,其中估计一部分是多动症,一部分是抽动秽语症。我们山水之间夏令营规模不大,只开了两年,七八个孩子这个比例算很高的了,真的需要我们做老师的多多关注。

我注意到这几个男孩子表现出来一些现象,可能值得我们大家参考:

  1. 基本上都是男孩子,没有女孩子表现出明显的抽动秽语症症状。但是有一个五年级女生可能是这种情况,她很孤僻,喜欢一个人玩手机,早晨不起来,有时候和同学吵架,会突然大爆发,把其他女孩子吓坏,群起攻之。她没有抽动,也不会发出噪音,更不会骂人,但肯定也是需要特殊照顾的一个。如果你家的孩子每天早上需要妈妈在后面推着走,最好带ta去看看心理医生,或者神经科医生,不要简单地归类为懒散,往往情况没有表面上那么简单。有时候专家是有解决方法的。
  2. 百度百科和一部分国外媒体说有些幼儿就开始显示这种症状,但刚才看到英国《太阳报》上一篇文章说一般是十岁十一岁开始显示,这和我们夏令营观察到的情况相符。我没有看到三年级或者以下的学生,或者初三学生有这些问题,大多数是十岁上下。有专家说这种症状是在初中表现最明显,幸运的话,过了15岁会减弱,但有三分之一的患者一辈子都无法摆脱。
  3. 在我们这里,大部分有这些症状的男孩子都很胖,不过也有两个是瘦子,其中一个还又瘦又矮,只有一个有上述症状的学生是不胖不瘦的正常体型,也是这个男孩是典型的说脏话骂人的时候不由自主的,他后来自己和我说,他控制不了说脏话,不是故意的。但他没有抽动现象,其他几个中,只有一个男孩子喜欢挤眉弄眼,而且说话特别快。这些男孩子中好几个都是说话比正常人快。
  4. 图瑞特 法国神经学家
  5. 上面这八个男孩子中,有三个是嘴巴不太文明的,但不是我们想象的污言秽语,另外五个完全正常,从来不说脏话或者骂人。这种症状的学术名来自西方国家,翻译成中文后出现了“秽语”这个让人尴尬而反感的词汇,实在不是很准确的翻译,因为秽语让人想起污秽,而我们国家的患者大多数并不是满口污言秽语的讨人嫌弃的形象,大多数患者只是发出噪音,只有极少数会骂脏话。其英语学术名是 Tourette’s Syndrome,意思是 图瑞特症状,并没有污言秽语这个词。图雷特是什么意思?这是全世界第一个对这种症状进行解释的法国神经学家。台湾就直接根据发音翻译成妥瑞症。:(
八个少年都是玩游戏上瘾,注意力无法集中,成绩都差,做作业抵触,有几个是很明显的偏科。不过他们成绩差并不是智力问题,而是无法集中注意力造成的。
大部分都喜欢吃零食,其中有一个更是到了无法自控、让人担心的程度,他一年到头不知道要吃多少包括 辣干子在内的垃圾食品,甚至会去偷。唯一一个对于吃零食没有多少特别兴趣的是那个身材正常的男孩。一个台湾医生说过,多动症孩子与吃零食有很明显的关系,但当时她们不能弄清楚到底是什么联系。另外一个台湾相关专家也说,妥瑞症(即大陆这边翻译的抽动秽语症)和饮食习惯有关,比如说可能糖吃得过多,脂肪酸不够。在我们夏令营,是坚决不许吃垃圾食品的,零食可以吃一点但必须是新鲜没有防腐剂的,任何塑料袋包装的都不会是好东西。碳酸饮料也不许出去购买,发现了就要没收。
在上面这几个男孩子中,有一个胖子经常是突然高声,过度兴奋,搞得其他同学反感,但他丝毫没有秽语。
大部分男孩子人际关系都不好,在我们夏令营和冬令营,可能不到两天,就有一堆学生来找我告状,说谁谁谁打人啦,骂人啦,掐脖子啦,扣住电视机遥控器不停换频道啦。。。他们基本上都是夏令营冬令营最不受其他学生欢迎的学生,但是这些孩子又特别想融入同龄人的群体,希望有一两个朋友,但是自己也知道不受人欢迎,那种情况看了让人难过。我也经常会和其他同学说,多多帮助那些不讨人喜欢的同学,一般来说他们都是不受控制的。我的话会有一些作用,但其他孩子毕竟年纪小,忍受力有限。所以今年寒假我希望,只是希望,在冬令营单独开一个小班,专门安排一位或者两位辅导员带领这些有多动症或者抽动秽语症的孩子开展活动,单独学习,顺便减肥。不过这样的小班对辅导员要求很高,可能一个人只能带最多三个学生,需要有志愿者帮忙。现在想来金井镇山水之间冬令营做志愿者的朋友欢迎报名,直接在下面留言即可。如果你的孩子也有多动症或者抽动症,欢迎和我们提早联系,提早报名。
据我所知,只有一个男孩子是从父亲那里继承的这种症状。既然女孩子中没有,又是通过父亲传给儿子,那么估计相关基因在Y染色体上。百度百科上的解释:发病可能是遗传因素、神经生化代谢及环境因素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的结果。65%~90%的抽动秽语综合征病例是家族性的,但有很多情况是隐性遗传。不过一位台湾专家认为,这种症状不是遗传的,而是和父母体质有关。

治疗

参看百度百科的解释。

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有药可以缓解。这种症状在青春期是高发期,以后很多会慢慢减弱,也许到了高中你就不用很操心了。有些专家建议试着在一段时间里不要吃甜食,因为他们认为这种症状和糖的过量摄入有关。

在国外

在西方发达国家,对类似这样的不常见病症,相对我们国家而言,普通民众认识比较清楚,不会隐瞒,也不会将患者当作不服管教来野蛮归类。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美国拍出关注这些病症患者的获奖电影,最有名的大概是《雨人》,上面介绍的《FRONT OF THE CLASS》这部关注抽动秽语症的励志电影出来后,很多美国人都认识这种症了。

刚才看了YOUTUBE 上一个台湾男青年的自拍视频,他就是个患者,在他的自我介绍中不停出现“干干。。。”这种无法控制的噪音。另外一个台湾插花的患者也是很夸张的不停手舞足蹈的表现。我在夏令营还没有看到这么明显的症状。

音乐神童莫扎特就是一个抽动秽语症患者,想不到吧?有一部关于莫扎特的电影,如果不了解这个背景信息去看那部电影,会莫名其妙,因为电影中的形象和我们心目中的音乐家相差很远,很不文雅。有些患者则从莫扎特身上看到希望,不少患者虽然无法融入社会,但如果从事自由职业者比如作家、插花这样的职业,说不定会比其他正常人更成功。

我的一个学生就在游戏模型制作和设计等方面显示了让人印象深刻的天分。

前些年有一部电影《飞行者》,讲述美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商人之一的霍华德 修斯(HOWARD HUGHES),就是造飞机的那个疯疯癫癫的家伙,也是一个抽动秽语症患者。你看,你的孩子除了可能有艺术天分,将来还有机会发财,没必要过于担心。:)

抽动秽语综合症常见问题

得了这种症状的人会不会容易受伤?

一般还好,但有些患这种症的人还伴有强迫症,那就会有些危险。

参考阅读:国内一个已经成年的抽动秽语症患者的讲述

培养突破性思维,问孩子奇怪的问题,比如:坚持一个月不睡觉会怎么样?

来我们夏令营的学生如果需要写日记,写作文,我的第一个要求就是提问题,自己提问,互相提问,不管是不是和作文题相关,不管是不是和自己的生活学习有关。比如这样的问题:

要是一个人坚持一个月不睡觉会怎么样?

1

虽然这样的问题不现实,和学习没关系,但回答这样的问题会让我们对身体构造和睡眠健康有更多的理解。现在很多学生都有睡眠不足的情况,每天早上都是迷迷糊糊起床,这一天的学习质量如何保障?

就和游戏一样,这样的奇怪问题是一个谜团,会吸引大家去网络上寻找答案,对手机游戏失去兴趣,虽然算不上和游戏一样刺激好玩,但很多时候看到国外的新鲜资料还是有趣的。你看看他们玩抖音有多上瘾就知道了。

要是我们不睡眠会怎样?不睡觉会让我们的身体机能弱化,让我们的免疫系统出现漏洞,疾病有机会进攻身体。这些是大部分人都能想得到的后果,长期不睡眠或者睡眠不足呢?如果是孩子长期睡眠不足会出现什么问题?情况可能比我们大多数家长意识到的更严重。

  • 长期睡眠不足会增加心脏负担,让孩子的心脏加速出问题,老化。
  • 由于免疫系统弱化,孩子得癌症的几率增加。
  • 无法正常思考。
  • 记忆力降低。
  • 增肥。
  • 回家路上或者在外面玩耍更容易出问题。

2

我们还可以训练同学们去国外的网站上寻找参考资料的习惯,借用翻译工具。网络上超过90%的资料都是英文的,最有用的知识也基本上是英文的,所以不限于使用百度很重要。

举例来说,去百度翻译上查字典,找出 睡眠用英语怎么说,然后打开 bing.com 这个微软公司的搜索引擎,输入这个单词 sleep,还有 相关单词 疲乏 tired,还有梦境 dream,看看会出现一些什么结果。

小孩子可以只看 bing.com 展示的和睡眠相关的图片,同样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方式。大一点的学生可以通过我们的平板和手机上的电子词典了解相关的英文文章的大意。

3

然后大家将找到的知识点写下来,写进当天的日记。

4

其他类似的问题家长也可以问,写进日记,比如:

  • 为什么做梦都是黑白的,没有彩色?
  • 人如果一直不睡觉会出现什么情况?
  • 学生应该每天睡多久才合适?
  • 如果做完作业第二天就起不来,你是应该坚持做完,还是先保证睡眠质量要紧?等等。

英语学习方法之一(道具故事会)

我们通过使用道具、材料、音乐、灯光、帐篷、玩具、模型、童书、绘本、艺术品等的随机几样组合,将孩子们带入一个个不同的现实世界或者童话世界,在那些场景里来教给孩子实用性的生活英语。

生活是充满变化的,我们的课堂尽可能还原生活。

  1. 孩子每次上课都从家里带一两样东西过来,最好是生活用品,让大家提前为学习做心理准备,有主动参与的感觉,而不是被动去上课。
  2. 请家长在手机的应用市场上安装一个英语词典,比如海词,或者有道词典,然后鼓励孩子在选定好带什么来上课之后,查字典,将这样东西的英文单词和例句以中英文的形式写在一张纸上,一起带过来。同时鼓励孩子先跟着手机读单词和例句。
  3. 上课开始,我们将大家的东西放在一起,然后以故事接龙的形式,罗老师一句,学生一句,共同编一个故事,这样所有的学生又一次直接参与了设计这个课程,会更加用心和自豪。
  4. 这个故事中用到的关键词汇和短语用英文来说。也就是说,罗老师的故事会用中英文夹杂的形式来说,带上手势,让大家在情境和故事中记住相关的单词,主要是各自带来的东西,以及相应的动词、形容词。
  5. 我们一遍遍讲这个故事,会越来越顺利,故事越来越丰满合理,每次都是中英文夹杂,让大家加深印象,罗老师会适当替换几个重要汉字为英语。
  6. 下一次上课,以及再下一次上课之前,要求所有的小学生将这些故事再讲两次,加深印象。记忆一定要在几天几周之内多次重复,短期记忆是不牢固的。
  7. 下课后的作业之一是,每天打个电话给一个或者两个同班同学,聊一聊以前讲的故事和大家选择的物品,顺便共同记忆一下相关的单词、短语和语法。这样可以再一次将课堂延伸到生活中。每个电话都会让两个学生主动温习课程,将大家从电视或者游戏中转到英语学习方面来。每人每天打一个接一个电话就是两次学习。

每周关键词

————————

家、人生、世界、环保、人工智能、

宇宙、艺术、健康、习惯、控制、

国家、脾气、成绩、目标、气候变化、

科技、对抗、方法、计划、食品。

每周的课程都围绕这个关键词,进行充满变化的教学。

教材

不用教材,只使用书籍杂志和道具来教学,尽可能远离课堂模式,给学生多一种体验和比较。

————————————————-

六年级小学生英语基础太差,马上要进初中怎么办?

————————————————-

第一:还是那句话,学习一定要先养成好习惯,比如说,每天早上父母亲都记得提醒孩子,在洗脸刷牙之前,不管是不是要迟到了,都要先背诵两句英语,中英文一起背诵。养成早晨学习的习惯,孩子不再抗拒,习以为常之后,再培养吃晚饭之前的这个习惯,同样是背诵几句英语。。。背什么?英语教材就好。

第二:小学生的学习压力相比初中生还不是很大,所以养成另外一个学习习惯也很重要,就是查中英字典。家长可以随便说几句话,让孩子用词典翻译出来,翻译结果不管对错都可以适当鼓励。我们有一个微信英语群,家长可以将孩子的翻译以对照的形式发到群里,我们会帮你纠正。

第三:学英语如果变成一场竞赛,一个游戏就会马上激起小学生的兴趣,所以最好让你的孩子与另外两三个同班同学组成学习小组。做家长的,每天可以提醒孩子给其他小组成员出一道英语题,让他们互相督促、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