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跟我们这个七人袖珍夏令营进山徒步的有四个学生,其中三个男孩,一个女孩。女孩最大,15岁,男孩分别是11、12、13岁。这两个分别为12、13岁的男孩从头到尾都很少看到笑脸。

从ABC徒步出山前的那个晚上,我们三大四小七人在客栈开会,我直接向包括孩子妈妈与四个孩子在内的六个人说出了我的观察结论:A与G 缺乏安全感,另外两个, 包括QQ和 B 时时刻刻都看得到笑脸,有安全感。这就是我的教育风格,将孩子当作平等对象对待,说话,而不会担心这担心那不跟他们说设计安全感这种话题。其实他们都能明白,听到我这样说,他们其实会卸下心理负担 – 原来我那些羞于启齿的心理问题并不是什么大问题!
六月份的尼泊尔夏令营,同样地,有个学生跟大家分享了ta的一些特殊嗜好,羞于启齿从来没有跟人说过的东西,有个学生说ta喜欢阅读所谓双男主的小说等等。。。那样的分享应该说很有效地卸下了他们的心理负担,也就给了他们精神力量去生活。

回到八月的尼泊尔雪山徒步夏令营,在我们出山之前开会之后,十一岁的QQ 对我说:“我很吃惊,你说我的安全感在四个人里面排第三,可我的老师说,我的安全感其实是比较低的。”他说的没错,他的安全感低于大姐姐 B,但他的不安主要来自于学校和同学,在妈妈身边是有安全感的,这应该比学校环境重要。
孩子的不安和焦虑有些主要来自同龄人,有些主要来自于学校的氛围,有些主要来自于家庭。B 在家里在学校都比较放松,她是个很典型的农村姑娘,有话就说,没太多遮掩和顾虑,安全感超过三个弟弟。

QQ 最小,其实性格方面问题是最大的,人际关系不太好,但是他有个比较具有包容心和不那么焦虑的母亲,所以他的安全感反倒比另外两个哥哥要大。
G 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父亲在家庭的缺失自然会造成一定的不安全感,他的母亲不是一个控制欲很强的妈妈,她是懂教育的,但一个家庭只有两个人,经济条件不好,生活压力大,难免会对 G 产生压迫感,妈妈有时候也会忍不住将怨气发到儿子身上。小贵的父亲已经再婚,有其他的孩子,这也会加深他的不安全感。
G 和A 两个在同龄人当中都属于很瘦弱的,尤其是 G,十二岁了,他说自己只有50斤。他玩手机游戏的瘾最重. 我们都知道玩手机是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所以这也可以说明他想逃避现实世界的愿望有多强烈。
不过虽然家庭是不完整的,但他的焦虑主要应该来自于现实世界,我的分析是这样的。原因之一是:他从小就是一个挑食、脾胃不好的人,人首先是动物,尤其是孩子,瘦小的动物会感觉自己处于生命链的弱势地位,性格方面自然会有一些排解不掉的焦虑和害怕。有一次听他和妈妈打电话,妈妈提醒他要及时大便,进山第二天我问他有没有大便,他说还没有,当时来到尼泊尔已经第四天了。不过第二天总算去排掉了,我还恭喜了他,因为这表示他终于放下了内心的一层戒备心理,哪怕是被迫的。也许是我问ta那个问题,本身减轻了ta的戒备心理,暗示那不是一个羞于启齿的话题。同时,我和他晚上都是睡一间房的,他晚上玩手机我从来没有约束过他,也让他对我建立了信任。
很多人不知道,在陌生的地方不敢去上厕所大便,这其实是一个很明确的信号,显示一个人对身边世界的安全感有多少,因为作为动物,大便的事后最容易受到袭击,或者被“入侵”。我以前有个学生,在一个城市参加夏令营,整整一周都没有大便,他就是一个很没有安全感的人,睡在家里也怕黑(我知道不少这样的男孩,在家里睡觉都怕黑,一般都在十岁到十三十四岁之间),怕黑是内心深处对身边环境很不信任。如果你家也有这样的孩子,一定要有一些特殊方法让他放下这种戒备心理再说学业等其他的。

还有一个男孩A,他生在一个健全的家庭里,经济条件也不是问题,他和G不同,身上的压力主要来自家庭 – 根据我对他家的了解 – 为什么这么说呢?
他的父母都有一定的控制欲,或者本质上是阿斯,尤其是父亲。A这么和我说:“对我控制多的是母亲,给我压迫感最大的是父亲。” 所有的阿斯都会给人一种压迫感,至少相处时间久了会这样。难怪即使他在山里徒步的几天中没有父母在身旁,他也很少看到笑脸。
母亲虽然控制多,但他还会反抗和反驳,但对于我见得不多的他父亲,我猜他根本没有力量去反驳和反抗,这就叫压迫感。一天到晚和一个给你带来压迫感的人生活在一起,难怪脸上会很少看到笑脸,而且身材瘦小。

我以前写过这么一篇文章:当你有时间时,经常性地做这么一个动作,将两只手抓住后脑勺上的头发,闭上眼睛,想象自己正在用力将脑袋里的一个心魔,从后脑勺那里揪出来,然后将它摔在桌上,对它进行审问:为什么要害你做一些让你后悔的事,明明是错误的事情。。。我们很多人都会重复犯错,怎么说都改不了的习惯,这就是心魔在控制我们 – 当然这是一个比喻。
这样一场有些滑稽的戏有几个作用:第一就是提醒自己,我的本质只是被一个类似于心魔的东西控制了,这不是我的本质(减少自责);第二,其实我是可以反过来控制它的(给理性的自己以力量和信心);第三,我是可以轻易将自己的理性与这个不明不白的心魔分隔开来的,只要多做练习,多提醒自己;
很多人的焦虑是因为无法将自己与这个无法摆脱的控制欲,或者强迫症或者偏执隔离开来,以为都是自己的过错,其实是这个心魔在作恶。有了这个想法,就减少了自责,一旦有意识有方法去甩开这个心魔,内心就有了力量了。如果我们没有意识没有方法摆脱掉这个心魔,就类似于整日整夜要与之缠斗,自然会没有笑脸,身材瘦小。
我们很多人都可以尝试类似的将自己的理性与心魔隔开来的做法,比如说:生气发火之前,先提醒自己抬头看一下天,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随时随地可以做,但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会提示自己 – 我是可以掌握控制权的,而不是让怒气来掌控我。我可以在自己与怒气之间隔开一段距离,不管多少。

最后来解释一下这个心魔是怎么回事。
心魔简单来说就是会勾引我们去做不理性事情的那个隐藏的冲动,比如说我们都知道:不管多么生气,都不能打人,不能骂人,但就是忍不住等等,这是情绪控制力弱,驾驭不住那一股强大的怒气。怒气是非理性的,但这不算是心魔的一部分。所谓的心魔会给自己找理由,来做一些不理性的事情,这些理由往往是成立的,但只是一部分,不是全部,换句话说,就是偏颇的,不客气说,是偏执。
心魔可以说就是偏执为主的内心状态。当我们偏执时,就会看不到听不到别人的理由和心声,无数的矛盾和爱恨情仇由此产生。另外,心魔时隐藏起来的,也就是说,当我们偏执时,是不知道自己偏执的,反而会认为对方在强词夺理,这就不是一个逻辑问题了,而是道德品质与背叛的问题了,于是家庭矛盾经常由此升级为恨。
我想大多数偏执之成年人是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偏执的,但是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偏执,这需要一些训练,比如心理辅导,比如写作,比如辩论,比如角色扮演,尝试从任何角度去看问题的必然性等等。

我应该给那些成年阿斯们一些什么忠告呢?
最重要的是反省和对自己的质疑的习惯,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如果能够写一篇日记,反省自己今天不理性的行为,或者说被那个叫做阿斯的心魔控制的行为,以后慢慢地就会行成习惯,避开这样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