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山地穿越第三天,上午天气不错,下午下起了雨,有个忘记将雨衣放在随身小包里的人被淋湿,是小贵,冷得瑟瑟发抖,后来小冰将外套给他穿上,不一会儿也湿了。我的雨衣给了小冰,也没办法,只好带着三个孩子继续在雨中走。后来两个背夫担心我们,将行李送到旅馆后回来接应,轮流将发抖的小贵背回了客栈。
要知道,一个人爬山都不容易,背着一个十二岁孩子爬山是很辛苦的,我当时在想,如果这两个背夫,尤其是那个44岁的阿德,如果不回来接应,我们也没有怨言,因为他的本职工作就是帮我们背包。

雨季的山沟里到处是水声喧嚣,从早到晚没有停歇。

潮湿的石板上也只能坐下歇息。这几个孩子基本上都没有叫苦,要回家,让我有些吃惊。

我问他们,这个地方最大的资源是什么?只有小冰回答正确 – 水电资源。如果这种地方在中国,早就建了好几个水电站了,他们的大型施工能力远远不如中国。

哪怕大山里完全没信号,也要拿出手机玩游戏。晚上睡觉或者出门,雨衣可以不放进包里,面包可以不要,牙可以不刷,手机和充电宝充电线是绝对不会遗忘的。

这个小朋友年龄最小,与其他两个男孩相处有一点费力。


进山三天了,这四个是唯一的未成年人,难怪今天休息的时候有个法国姑娘说麒麒很勇敢。




连续爬升确实不轻松。我半年前被车撞飞了,左膝盖碎裂,来参加这种强度的穿越竟然也没问题。

这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中国人。


这盘米饭上还放了一双湖南筷子,是我的。为了省钱,我决定和小冰合吃一盘蛋炒饭。加了我母亲做的剁辣椒,和牛肉酱,挺饱肚子。维维点的是水煮土豆🥔,热量足够,价格相对实惠。

我以为这三个孩子过独木桥时会害怕,结果都没事。





刚穿过激流和小桥,就开始下起了大雨,在这海拔三千米的高山上,虽然是盛夏,这雨也比较冷,我和小贵都淋得很湿,他个子瘦小,很快受不住,冻的发抖,两个背夫背着他爬了一两百米山,阿德和我七手八脚将他的衣服脱掉,用被子包住,过了大约一个小时,他就不见人了,原来跑到wifi信号比较好的餐厅玩手机去了。
晚上他有点发烧,说呼吸快的话肺就会疼,睡了两个小时,摸他的额头,烧就退了。
但为了保险,我和维维决定让他和小冰呆在客栈,休息两天,等其他四人回来。那个一直很关心照顾小贵的阿德,我也让他留下来照顾这两个孩子。
小冰之所以要留下来,是因为她带的衣服不够,唯一的厚外套被雨淋湿了。